【職場適應】-職場壓力如何抒壓?三招幫你找回平衡與活力
吳怡蓁 臨床心理師
臺灣的壓力指數在全球排名僅次於南韓,處於被上下兩代責任間夾擊的「壓力鍋世代」的青壯年,是一群主觀幸福感最差、壓力最大的一群,面對緊繃的職場壓力,如何調適壓力,找回內在平靜?以下結合心理學的生活小技巧,幫助你在緊湊的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,找回活力!
一、掌握切換上下班模式的開關:
學會壓力管理就像讓自己掌握「開關」按鈕,讓你在上班時關閉放鬆模式,心無雜念;下班時能夠開啟充電模式,真正的自我休息,以下有幾個簡單的技巧,幫助你掌握這種「開關」模式,減少生活的緊繃程度:
1.首先,你需要注意到,這是一個幫助你重新提醒自己的過程。你可以在開始或結束工作時,在心裡對自己說或說出來:「好,現在是工作時間,我要專注!」或「我已經下班了,我要好好放鬆。」這樣的自我對話能夠幫助自己轉換狀態。
2.使用心理意象:運動員比賽前很常使用心理意象讓自己調整狀態,發揮穩定實力,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職場,記得,想像的畫面越具體,效果越好。
- 上班時,想像你穿上一件隱形的防護罩,輕盈卻堅固,像科幻電影中的能量場。當你打開電腦,這層防護罩自動啟動,擋住同事的閒聊或突如其來的壓力。你像個超級英雄,內心平靜,準備迎接挑戰。
- 下班後,想像一個讓你最安心、最被關愛的畫面,例如,你站在柔軟的沙灘上,腳趾陷入細沙,夕陽染紅天空,微風輕撫;或者想像家人、摯友或毛小孩給你一個溫暖用力的擁抱,你可以聞到他們的氣息,感受到滿滿的連結與支持。這些畫面能讓你快速放鬆,找回內在的安全感。
3.建立屬於自己的上班前、下班後小儀式,讓你在做「特定的行為」時連結到「上班」或「下班」:例如早上開工前使用最愛的馬克杯泡杯咖啡(感受咖啡沖出來的前中後調、注意咖啡的色澤、聞聞咖啡香);下班後「放下手錶」或「脫下工作服」的動作暗示自己「已經下班了」。這些動作就像心理動力的「過渡儀式」,幫助你從外在行為觸發內在狀態的轉換。
4.面對棘手的任務時,試試簡單的呼吸練習,讓身心冷靜下來。這個方法可以參考下一段。
二、簡單呼吸練習,平靜身心:
當壓力或焦慮來襲,你可能會不自覺地呼吸急促,這反而讓緊張加劇。呼吸是連結身心的橋樑,透過調整呼吸,能安撫內在的焦躁。試試以下步驟:
1.用鼻子慢慢吸氣,感受空氣進入胸腔。
2.從鼻子(或嘴巴)慢慢吐氣,吐氣時間比吸氣長一些。
3.吐氣時,在心裡輕聲說「平…靜…」或「放…鬆…」。慢慢數到4,再次吸氣。
4.每天練習10-15次呼吸練習,隨時隨地都可以做。長期練習能夠降低身體的緊張感,讓你更有能量面對挑戰。
三、重視內外的身心平衡:
職場壓力就像壓在氣球上的外力,若內在支撐不足,氣球容易癟掉或爆開。找到內在的支撐力,就像為心靈打造一個安全空間,讓你更有韌性面對壓力。以下是兩個方法,幫你平衡身心:
1.投入能夠讓你專注的愉悅活動
當從事喜歡且能讓你專注的活動,會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,這類似於正向心理學提到的心流(flow),特別是那些「需要你動手」的活動,像是烹飪或手作,能讓你感受到身體與心靈的連結。Ex.想像你在廚房裡揉麵團,聞著蛋糕的香氣,這不只是做菜,更是你在忙碌生活中找回內在平靜的過程。
2.用「三小休息法」撐出空間:
每日30分鐘的小休息、每週3小時的小休息、每季大於1天的小休息。每日30分鐘的小休息,找出每天能做的滿足自己身心靈的小事,讓你短暫從工作中心理分離(如冥想、出去買杯咖啡),快速恢復精力;而長期的休息(如每季大於1天的旅行)有助於對抗長期的壓力。
職場壓力無可避免,但透過「開關」模式的切換、簡單的呼吸練習,以及內外平衡的活動,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更有彈性的生活方式。這些方法不只幫助你減壓,更能讓你在繁忙的職場中找回活力與幸福感。從今天開始,試著為自己留點喘息空間,認真工作,也認真休息!
參考資料:
Helen Odessky(2013)。焦慮恐慌自救手冊:為什麼是我?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?(趙燕飛譯)。日出出版。(原著出版於 2018 年)
黃天豪、吳家碩、蘇益賢(2020)。認真的你,有好好休息嗎?: 平衡三力, 找回活力。心靈工坊。
Csikszentmihalyi, M. (1990). Flow: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. Harper & Row.
Hamblen, J. (2003). CBT for postdisaster distress. National Center for PTSD.
Sonnentag, S., & Fritz, C. (2015). Recovery from job stress: The stressor-detachment model.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, 36(S1), S72–S10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