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專業服務 > 心理健康 > 心理衛生 > 衛教資源 > 衛教文章 > 幸福職場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【職場適應】-如何有效工作,向拖延症說掰掰

【職場適應】-如何有效工作,向拖延症說掰掰

沈品柔 諮商心理師

明明計畫好這週末要好好花時間完成簡報,到週末時卻告訴自己「終於放假了!當然要好好休息、大玩特玩、大吃特吃啊!」原本規劃下班回家後要把老闆交代的業務做完,回家後卻只想躺平滑手機、追劇,想著「一整天已經這麼辛苦了,實在無法再動腦,先休息再說吧!」這個情境你熟悉嗎?

原本跟自己約定好要做的事,到那個時間點時,總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延後,就是無法著手進行,常常要等到截止日到了,萬分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不得不動手,到底我們要如何擺脫拖延症的負向循環,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對抗拖延症以及提升效率的技巧。

  • 拖延的原因

讓我們先來了解為什麼會想要拖延,其實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,以下爲常見的三種:

       1.高估事情的難度

         這個原因相當常見,在動手進行前,我們對事情並不清楚也不瞭解,它就猶如巨型的一團毛球,如此混亂與模糊,讓人光想就心煩焦躁,只好迴避不 再去想,避免影響情緒,因此這件事就只能停留在「想像」的階段,無法進展。

       2.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主義

         有不少人對自我的高度要求也會引發拖延,理想化的認為這件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,但是完美實在太不容易,要花費太多心力與時間,我們在繁忙的生活步調裡,實在沒有餘裕把事情做到完美,「與其做的不夠好不如不要做」,只好繼續擱置。

      3.對事情沒有興趣

        這件事情沒有任何吸引力,不如把時間拿去玩、去吃美食、去追劇,生活的誘惑多得是比這件需要完成的事情更加有趣,既然期限還沒到,就先做有趣的事,及時行樂吧!

  • 如何對抗拖延症

現在我們知道造成拖延的常見原因後,可以怎麼做來幫助自己對抗拖延症,以下分享四個方法與心態:

      1.先騙過自己

         你沒看錯,第一步就是先騙過自己,這是什麼意思呢?舉例來說,我要完成一份關於糖尿病的簡報,不要立刻點開PowerPoint,面對空白的投影片,一點頭緒都沒有。相反的,我會先騙自己「我先上網查一下關於糖尿病的相關資訊就好」,並且「我只要查個十分鐘就好」,相信我,當你「開始」上網打上糖尿病這關鍵字,也「開始」瀏覽相關的文章時,就會不知不覺得往下做下去。

       2.先求有再求好

         當我們想像的「完成」是完美的樣貌,有華麗的投影片特效、工整優美的排版,完整而詳盡的資料,我們就會退縮,因為忽略了現實的「限制」,心力與時間都是有限的。因此我們能做的是追求不完美,建立自我安撫的心態,把期待調整到合理的位置,告訴自己「完美是不可能的,我也是有限的,因此我能做的是,將我找的資料整理好,變成一份簡報,這樣就很足夠了。」。

       3.將事情拆分成最小可行的一步

          當事情是一團龐大而混亂的毛球,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梳理,並從中將事情拆分成最小可行步驟,每一次動手,都只要先做最小、最簡單的那一步驟就好,而不用一動手就要完成龐大的任務,光想就疲累了。

       4.增添樂趣與獎勵

          當你在做枯燥乏味的工作時,可以為自己增添喜歡的元素,例如有的人喜歡到咖啡廳,聞著咖啡的香味、聽著舒心的音樂、喝著一杯冰拿鐵、配上小蛋糕,有的人則喜歡到圖書館,看到其他人的專注,也能激勵自己,同時知道自己並不孤單。重要的是,當完成所設定的進度後,一定要給自己獎勵,那時候的休息與娛樂,一定會比拖延迴避時來得更盡興,也更心安。

  • 提升工作效率的小秘訣

          除了上述對抗拖延症的方法外,我們好不容易決定動手時,要如何擁有好的效率是相當重要的,以下分享三個小技巧:

         1.建立儀式感

          要開始著手進行時,建立一個儀式感可以幫助自己更容易進入狀況,例如慢慢的深吸深吐,透過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。煮一杯熱咖啡陪伴自己,或是戴上耳機進入自己的心流狀態。

         2.維持專注力

          專注力無疑是提升效率最關鍵的因素,因此將手機開啟飛航、關閉通知,甚至關機或拿到別處,都是很不錯的方式,一旦分心,要再拉回原本關注的地方將會耗費更大的心力與時間。

        3.蕃茄時鐘法

          每25分鐘或50分鐘就休息5分鐘,這樣的循環重複兩次,將大幅提升你的專注力,當你在工作時,突然想到有什麼事情要處理、什麼訊息要回等等,都請告訴自己,「先專注25分鐘,等25分鐘結束,再去處理就好」。幫助自己安在當下。

 

當拖延時不要太苛責自己,拖延是常見的情況,尤其是現在的生活資訊爆炸,誘惑甚多,常常忙碌不堪,擁有休息與玩樂的時間實屬不易。慢慢找到適合自己對抗拖延症的方法,建立起習慣,接納自我的限制,在生活中慢慢調整,就已經是足夠好的了!

  • 市府分類: 衛生醫療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5-08-08
  • 發布日期: 2025-08-08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‧心理健康科
  • 點閱次數: 12